云冈石窟依山挖掘,东西可绵延到1公里那么远,其气势恢宏。现存洞窟45个。这石窟距离现在已经是有那么1500多年的历史,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作。跟敦煌石窟齐名的这云冈石窟到底是怎样的瑰丽呢?一起来了解。
现存主要洞窟45个,附属洞窟209个,雕刻面积达18000余平方米。
造像最高为17米,最小为2厘米,佛龛约计1100多个,大小造像59000余尊。
作为北魏建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)时期的大型石窟寺文化遗存,石窟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开凿,当初挖掘就历经了70年,石窟艺术内容丰富,可窥其精美雕饰,石窟中融合的是东方石窟艺术的精魂,更是跟敦煌莫高窟、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。同时与印度阿旃陀石窟、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。
据文献记载,北魏和平年间(公元460年至465年)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,在京城(平城,今大同市)西郊武周塞,开凿石窟五所,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,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"昙曜五窟"。
后面很多洞窟也是在北魏太和十八年(公元494年)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就挖掘完毕。云冈石窟雕刻其中可见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,但是其中又融合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。在中国的雕塑艺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第一窟、第二窟位于石窟群东端,两窟同期开凿,窟内布局大致相同。
第三窟,作为云冈石窟中最大的石窟,窟分前后两室,前面断崖高25米,中上部凿有12个方形石孔。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,其佛像风格体态丰满,形态自然。从雕造手法来看,可判断其为隋唐时期的作品。
第四窟,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较完整,平面呈矩形,中央雕方形立柱。
第五窟,窟前是五间四层木构楼阁。清代顺治八年(公元1651年)建造。
在这石窟的中央端座佛像一尊,佛高17米,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。大佛周围,小佛围绕、互相映衬。
第六窟,云冈中具有代表性洞窟。中央是连接窟顶的两层高达15米的塔柱。窟顶有33天神像和各种骑乘。壁上,塔柱上面,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。每层四面有雕像,周壁雕有佛、菩萨、罗汉、飞天的造像。
第七窟,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,窟内分前后两室。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。东、西、南三面壁上,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,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,形象优美逼真。窟顶浮雕飞天,生动活泼,各以莲花为中心,盘旋飞舞,舞姿动人。
第八窟,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,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,极为罕见的珍贵存在。
第九窟,分前后两室,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,室壁上刻有佛龛、乐伎、舞伎。舞动的细节以及其外形都可感受造像生动,动感。
第十窟,与九窟同期开凿,分前后两室。前室有飞天,体态优美,比例协调。明窗上部,可见玲珑精巧的石雕群佛构图,其繁杂引人注目。